從客戶的角度看理財
現代人的理財活動,不可能脫離金融機關。
將金條、現金藏在床底下、靠互助會追求較高利息報酬的時代,早已遠去。
我們將存款放在銀行。透過保險公司,購買財務風險的保障額度。
買賣有價證券,找證券公司。
因為信賴投資信託公司(投信)的專業能力,我們申購基金。
建立個人的「資產水庫」,無可避免的要透過,受政府監理的金融機關。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的理財觀念,要向有利於金融產業的方向靠攏。
金融機關挾其龐大的資源,大力宣傳對它有利的理財觀念,卻不是有系統、健康的傳達我們需要的知識。造成一般人的理財行為,普遍有相當程度的缺失。
我最常舉的例子,就是國人有效平均保額只有78萬。保險的核心功能,就是將風險分散給可以承受的眾人(參考:保險原理)。至於它的投資、儲蓄、節稅等功能,是附加上去的。若能收眾效於單一產品,當然很好,但如果棄核心功能,而就其附加功能,則不免本末倒置。
儲蓄可透過定存、債券。節稅有信託、分離課稅票券或REITs…等可以運用。但眾多金融商品中,唯有保險可以幫我們達成「轉嫁風險」,沒有第二個選擇。這就是我稱之為核心功能的原因。
保險公司理應大張其鼓的強調這個功能,教育客戶運用保險,有效避免風險發生時,我們可能遭遇的財務困境。但從每人78萬有效保障來看,顯示保險公司並未作好社會教育工作。
背後的原因,也許是保險產業,追求利潤最大化、或者是迎合客戶的喜好。身為消費者的你,可以思考一下你目前擁有的保額,是否足以在不幸發生時,帶給你的家人足夠的財務保障,而不會除了情感上的傷痛,還加上生活上的衝擊。
對保險公司而言,只要有利潤,賣什麼產品並沒有太大的差別。但對客戶來說,只有保險產品可以幫我們「分散風險」。從上看下,78萬有效保障,並非唯一的利潤來源。從下看上,78萬有效保額,卻是客戶三大理財課題第一位:「風險管理」的全部。
目前主流財務規劃觀念,習慣從產業的角度出發。金融產業多是媒體的大廣告主,內容難免也是往它傾斜。這裏不是說,主流的觀念都是不利於客戶的,但至少沒有從客戶的角度思考。從上而下,難免有所疏漏,不完整、欠週全也就在所難免。要在投資理財上成功,從下到上的思考絕對必要。
所有的理財都要來自於安全的基礎.
然在這不景氣,變動的時代,大家更急於想要賺錢.
卻忽略基本面,審視一下自己的保險規劃夠了嗎?
選擇一個能兼具照顧自己的退休生活又有規避風險的保單.
將金條、現金藏在床底下、靠互助會追求較高利息報酬的時代,早已遠去。
我們將存款放在銀行。透過保險公司,購買財務風險的保障額度。
買賣有價證券,找證券公司。
因為信賴投資信託公司(投信)的專業能力,我們申購基金。
建立個人的「資產水庫」,無可避免的要透過,受政府監理的金融機關。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的理財觀念,要向有利於金融產業的方向靠攏。
金融機關挾其龐大的資源,大力宣傳對它有利的理財觀念,卻不是有系統、健康的傳達我們需要的知識。造成一般人的理財行為,普遍有相當程度的缺失。
我最常舉的例子,就是國人有效平均保額只有78萬。保險的核心功能,就是將風險分散給可以承受的眾人(參考:保險原理)。至於它的投資、儲蓄、節稅等功能,是附加上去的。若能收眾效於單一產品,當然很好,但如果棄核心功能,而就其附加功能,則不免本末倒置。
儲蓄可透過定存、債券。節稅有信託、分離課稅票券或REITs…等可以運用。但眾多金融商品中,唯有保險可以幫我們達成「轉嫁風險」,沒有第二個選擇。這就是我稱之為核心功能的原因。
保險公司理應大張其鼓的強調這個功能,教育客戶運用保險,有效避免風險發生時,我們可能遭遇的財務困境。但從每人78萬有效保障來看,顯示保險公司並未作好社會教育工作。
背後的原因,也許是保險產業,追求利潤最大化、或者是迎合客戶的喜好。身為消費者的你,可以思考一下你目前擁有的保額,是否足以在不幸發生時,帶給你的家人足夠的財務保障,而不會除了情感上的傷痛,還加上生活上的衝擊。
對保險公司而言,只要有利潤,賣什麼產品並沒有太大的差別。但對客戶來說,只有保險產品可以幫我們「分散風險」。從上看下,78萬有效保障,並非唯一的利潤來源。從下看上,78萬有效保額,卻是客戶三大理財課題第一位:「風險管理」的全部。
目前主流財務規劃觀念,習慣從產業的角度出發。金融產業多是媒體的大廣告主,內容難免也是往它傾斜。這裏不是說,主流的觀念都是不利於客戶的,但至少沒有從客戶的角度思考。從上而下,難免有所疏漏,不完整、欠週全也就在所難免。要在投資理財上成功,從下到上的思考絕對必要。
所有的理財都要來自於安全的基礎.
然在這不景氣,變動的時代,大家更急於想要賺錢.
卻忽略基本面,審視一下自己的保險規劃夠了嗎?
選擇一個能兼具照顧自己的退休生活又有規避風險的保單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